0%

尝试提升自己的理解力

一般来说,有3个方向思考(我们都听过)

是什么

为什么

怎么办

最新结论

建议直接看书《金字塔原理》(同事+公司推荐的)和《逻辑学导论》,金字塔原理比较好。

example标题是原文,如果有空就补充一篇自己的《金字塔读后感》,这篇日志就不再更新了。

《金字塔原理》的作者基本上就是把思维的活动,通过清晰的文字来表达出来了。思维活动无非就是演绎+归纳,还有一个就是先建立猜想,再去验证。我自己笨,一直寻找了很久资料。。

我一开始以为是《金字塔原理》是引导如何表达,其实里面也含有阅读技巧,和提炼文本表达的重点。

《金字塔原理》并且解析了,上下文不够清晰的时候,人的理解会有很多种(归纳推理)。

我自己的举例子:为什么一千读者,有一千个哈姆雷特。个人猜想,因为《哈姆雷特》作者没有直接陈述哈姆雷特,而且通过阅读主人公的行为(侧面描写),都是通过每个读者自己的归纳推理,去了解主人公哈姆雷特。因为上下文不够清晰的时候,理解会有很多种(归纳推理)。所以,最理解《哈姆雷特》的只有作者自己了吧?或许有人真正能感悟到作者的表达吧。

example

最简单的,就是理解一个句子。

一个句子,可以表达什么?

可以形容一个主语,也就是形容词。如果在计算机技术中,一般都是对专业术语的特征描述

主语+发生了什么动作或者行为

主语+通过动作和行为+宾语,做了什么,影响了谁

上面带有动作和行为的,可以选择条件限制,如地点,时间

以上是最基本的理解,通过以上的基本理解,我们可以关注,各个主语和动作之间的联系。

可是以上的思考,感觉是远远不够的。或者说,大脑如果读一个句子,就反复询问自己是什么,为什么,怎么办,这样会不会太过低效率呢?而且有些句子,是具有上下文联系的,受上下文影响。

所以我们尝试把思考句子(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)放到思考段落?(或者说,控制句子数量,3到5句就提炼一次)

如何提炼呢?

用最简练的句子,提炼出这个段落说了什么,怎么用,为什么(建立自己理解的场景,建立场景是指有什么东西,做了什么行为,让什么东西发生了变化,或者说提供了什么功能。

一篇文章的传达作者的概念或者观点。或者说,在自己搜集知识的时候。知识点都是从单一功能,逐渐添加各种拓展的情形。如何记住它们,并且理解它们呢?

描述的专业术语是什么,这个专业术语是由什么结构什么成分组成的,理解组成和成分(是什么)

这个专业术语,它能提供什么样的功能,这些功能都是在什么场景下使用的(怎么用)

最好还要理解为什么要这么用,这么设计,强化自己的异常处理能力(为什么)

当前需要理解的这个专业术语有没有可能和其它的专业术语,有关联,使用其它专业术语的功能,或者被其它专业术语使用,理解它们的关系

如果无法对它们进行联系,我们就无法联想

为了联想,

我们可以根据相似的功能进行联想(知识点相似性),或者说,它依赖了什么来实现自己的功能,它们是怎么运作的,它依赖的东西,具有什么样的功能和特征

我们也可以从概念的组成的方向进行联想到其它的概念,并且获得其它概念的功能和特征(是什么),

我们也可以从这个概念是如何运作的场景开始联想(怎么用)

当遇到自己无法达到想要的结果的时候,想想知识点的应用场景,思考它们为什么可以这样

用最简练的句子,提炼出这个段落说了什么,我们就顺着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知识点是什么,怎么用,为什么。遇新的概念的时候,就寻找它和其它已知的概念的联系,它们怎么运作的

阅读过文章,如何记住概念呢?

优先记忆动词?(通过建立一个场景,或者一个动画来记忆?)

因为动词是可以联想到发生了什么事情。再联想到是谁做的和对谁做的。所以寻找动词,很重要。

如果你的脑子记忆一个序列的物体容易,还是记忆一些列的动画容易呢?(比如有些电影,电视剧,看过一边还能回忆一些场景。

而给你一系列物体序列,没有场景,这样是否记忆难度就相对大了呢?如果问我怎么知道的,只能说自己探索的,多探索自身的生理规律吧,我目前解析不了。。)

所以我会尝试把身边需要记忆的东西,都在脑子中建立动画,并且反复训练自己。看看自己是否有提升。

如果是技术文档类

一般都是描述当前的主语,它的动作有什么,并且这个动作依赖什么参数。通过动作来提供功能,也就是程序应用接口API

所以,需要记忆动作(有什么功能?)。然后联想到当前的主语,再联想主语有其它什么功能

如果要探究技术类的原理,就应该先探究这个专业术语的从组成入手和它的特征,它的文档(提供什么样的功能,它的功能依赖什么子功能实现的?)。无限递归探索专业术语

总结

以上都是一些自我探索,会努力刻意练习,尝试提高自己的理解力。努力在脑海中建立动画模型!
如果有更好的方法,我会更新

另外,阅读一些段落文字。可以试下从时间轴,空间,由里到外,由外到里,由局部到全局,由全局到局部尝试进行分类关联。总结再多,也是一时感悟,还是需要反复琢磨加深理解,形成自己的分析套路吧

请我喝杯咖啡~

欢迎加我微信交流~